豪,你睡得好吗?你梦见我了吗?
《西贡》导演卡洛琳•古伊拉•阮,法籍越南裔
4月23日,剧院君与保利剧院的50名会员, 一同参加了本次《西贡》高端戏剧体验分享会。 看完3小时的《西贡》全剧视频后, 剧院君不禁想了很多……
跨越40年的时光, 在《西贡》的舞台上交错、重叠。 而宏大的历史背景下, 是每一个小人物的无奈和伤痛。
他们在这个名叫“西贡”的餐厅里, 山盟海誓、放声痛哭、分离永别……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: 灵 与 安德烈、豪 和 梅、玛丽、蓝、 赛万西、安托万、哥提耶夫人……
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看下几位会员的观后感吧。
提起西贡,我之前所能想到的几个词无非就是西贡小姐、胡明志市和战争...
《西贡》编剧以战争时期边缘的几个小人物贯穿了整场剧,从1956-1996,从越南到法国,以玛丽的餐厅做阐述点,时空的交错,语言文化的差异…
安娜说她哭是因为她听不懂越南语,也有人哭或许是因为没看懂。而我哭不是因为豪和梅这段让人觉得可惜的爱情,也不是安德烈和灵的这段带有欺骗性的恋情,而是玛丽的母爱情以及豪的乡愁。整个剧中,玛丽没哭,而我却为她哭了四次...
或许我们的味蕾不同,同样对喜悦和痛苦的感知也不同,可是不同不代表不痛。玛丽我相信她在心里掉的眼泪比谁都多,可是她表现流露出来的永远都是对生活的积极向往。
《西贡》,我简直太爱这场剧了。
4月23日,世界读书日,在这一天,塞万提斯去天堂继续打风车去了,而莎翁则带着to be or not to be的疑问来到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。这是一个悲欣交集的日子,在这一天的下午,我走进了风尚剧场,观看了一部法国阿维尼翁剧王-话剧《西贡》。 这是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剧作,但是看起来却并不觉得时间有多长,因为它有足够的戏剧张力,可以把你在不知不觉中带入它所设定的“磁场”中,在这个无形的磁场中,你被吸引,也被撕扯和折磨,因为这个场的力量太强悍了,即使你平时自认为有足够强大的气场,也会被它霸道的所湮灭。
说句实话,当天放映的视频,效果并不太理想,镜头切换很生硬,画面也有些昏暗,字幕翻译的也有瑕疵之处,在加之身边地板吱吱的作响,总有人在走动,总会让人稍稍出戏,但是,让人惊异的是,这却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布来希特的间离效果,让人在看戏的同时,不断联想起自身的境遇,从而产生某种共情。
舞台上不变的布景就是一间餐馆,巴黎与西贡,虽然隔了四十年,但是场景的转换之自然流畅,并不会让你产生时光穿梭之感,巴黎与西贡,仿佛就是一座城。巴黎的人与西贡的人,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错综复杂,剪不断理还乱。每个人都在扣问,扣问命运,扣问人生,扣问过去,也扣问未来,扣问什么是幸福,扣问是该漂泊异乡,还是该回归故里。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身处异乡,充满绝望的同时却还满怀希望。是对故土的眷恋吗?是对故人的怀念吗?是对故乡的向往吗?是也不是,通过舞台上那些人的悲欢离合,我们终于和剧中人达成了共识,那就是,爱,让我们人之为人,爱,让我们坚持,爱让我们成为彼此的归宿与原乡。无论我们出发的有多远,无论我们分别的有多长,我们都会通过不屈的爱,感受到彼此的存在,感受到生命的美好,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。
西贡,一部好剧,值得每一个身在异乡的游子观看,也值得每一个心在漂泊的原乡人观看。看完,你就会心安了,就会踏实了,就会释然了。 彤彤
首先真心感谢主办方为大家搭建平台,让大家有机会接触到国际顶尖级的戏剧作品《西贡》(即统一前越南首都的名字,后来的胡志明市)。
复调式的叙事、时空交错的舞台展现,年代的穿越(1996年、1956年),地域变更(战乱时的越南西贡、当代的法国巴黎),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多舛、何去何从?
东方女性对爱的坚守和隐忍、身处异乡的乡愁、亲情的疏离和隔膜,生活中众多的无奈和妥协,让我们通过舞台看见了自己。感受到异域文化风情,体验到不同的异域生活画卷。
戏剧是相通的,人性是相似的。通过看戏剧,观人生百态!最后感谢群里朋友的照片,安娜和导演都是标准的法国美女优雅气质,赞!
殖民战争的历史背景下,活着是件不容易的事;任何远离故乡的人,在他乡谋生是件不容易的事。 ——记2018.4.23法国舞台剧《西贡》录影分享会
对于西贡的认知,大概就是梁家辉的那部《情人》里,东方男子的阴郁眼眸;以及这部小说《情人》原文中,對殖民时期越南这个东南亚国家的铺陈。除此以外,大概就是战争曾经的重创和历史车辙的碾压下已经无法复原、或者重现曾经的西贡。舞台剧《西贡》里呈现的,却有这样一类人,在战争和时代的裹携下,或被动或主动的离开或回到故里,在法国、在巴黎经营着或者围绕着西贡餐厅,讲着自己的越南语做着异乡或故乡的他乡人。
殖民战争的历史背景下,活着是件不容易的事;任何远离故乡的人,在他乡谋生是件不容易的事。但是《西贡》里的每一角色都在用自己的行为诠释活着的意义,快乐活着的权利以及面对残酷现实的强大生命力:面对儿子被出走17年、其实却早已亡故的厨娘;为谋生而为殖民者工作,最终为生存逃离故乡的歌者;和心爱的男人来到他的家乡,却在婚礼上发现男人所有描述几乎都是谎言的新娘,等等。尽管录影很难还原舞台剧的全貌,不过在下半场的导演对话环节,还是从创作和编排、选角等不同的导演视角更好的认识了《西贡》;这样的分享中,感受到了故乡终究作异乡,他乡亦难留旅人的情绪。不同文明和历史背景下的表达给了我们感受认知不同的可能,也给了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。
感谢美丽的法国导演卡洛琳·古伊拉·阮带来视角独特的《西贡》、感谢勤勉的央华时代文化不遗余力的传递不同文化的演出作品、感谢操劳的可然和安娜伊思·马田契而不舍的创造文化传播的机会、以及每一位促成舞台剧《西贡》来中国演出的幕后功臣,因为有你们的辛苦付出才有在中国体验《西贡》的可能,谢谢。
祝一切顺利。期待(๑˙ー˙๑)剧场里的《西贡》,六月见。
于2018中法文化之春活动前夕·北京东城风尚剧场
《西贡》的故事围绕着一间名为“西贡”的越南餐厅展开。这是一家任何城市都会有的那种廉价东方小饭馆。剧本截取了两个重要的标志性年份——1956年和1996年: 1956年,法国撤离印度支那,在开往马赛的航船上不仅有法国人,还有大量越南逃亡者挤在黑暗的货舱中;
1996年,现代史上首位访问越南的法国总统密特朗逝世。同年,越南政府在美国禁运令解除之后,决定允许流亡者回国。 导 演卡洛琳·古伊拉·阮将“西贡”餐厅定格在这意味深长的40年里:十几个人物的命运在此交汇,在两个时空之间来回切换。在活色生香的长篇叙事中,异乡人是核心主题:
比如安东尼,父亲是一名法国军官,母亲则是越南人。安东尼不会讲母亲的母语,也不明白她为什么看起来如此格格不入。在他看来,母亲完全是个外国人。 还有浩,在离开故乡的同时,也离开了自己深爱的女人,梅。梅一直在等着浩的回来,而当他回到家乡,却发现出走带来的创伤永远不可能弥补。他的越南迷失在记忆里,再也找不到…… 还有玛丽·安托瓦内特,刚到巴黎就开了一家餐厅。透过这家餐厅来回开合的门,观众可以看到舞台布景的每一处细节:窗棂上精致的蕾丝窗帘、厨房柜台旁的佛像和卡拉OK设备……
在“西贡”餐厅里,每天都上演着回归、团圆与纠缠,人们说着自己国家的语言,唱着自己国家的歌,告诉自己的法国孩子,他们曾经是谁,他们的家在哪里。那一刻,他们都是异乡人。
《西贡》以时空交叠的舞台叙事、直接有力的碎片编织,勾勒了印度支那战争大背景下个体魂灵的流离、伤痕与悔恨,幻灯片般定格切换、再定格再切换的图景将时空无情地颠倒、拧转。最终,一切归于这样一句话:“在越南,我们就是这样讲故事的,伴随着很多眼泪。”
|